《莊子》第三篇〈養生主〉中記載,文惠君因庖丁解牛之技善而問之,結果庖丁回答了解牛之法後,文惠君竟然說:「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愚昧的我卻不明白,那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如果不明瞭生命的意義,養了生又有何用?
當然,這個問題幾千年來,宗教家、文學家、哲學家們都各有各的說法,而且好像還水火不容、差距甚遠;因此我也難得其解,直到昨天才恍然大悟。
因為在圖書館查資料時太過勞累,不知不覺的就沈沈入睡;忽然間卻被一股「浩然之氣」所驚醒。雖然壞了我的「黃梁一夢」;也使我頓悟了「人生如夢、夢如煙、煙如絮、絮如屁;故人生如屁,屁即人生。」
所以要了解人生,就必須先研究一下「屁」這門學問。
「屁」這個字在東漢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中竟然找不到;奇怪的是,人的排洩物,不論是固體的「糞」,還是液體的「尿」,在《說文》中小篆皆有其字,何以古人沒有一種文字表達人的氣體排洩物呢?
想必三代以前,大家的修養都如孟子一樣,可以「持其志,勿暴其氣。」否則還真令人想不通何以如此?
到了南朝梁代顧野王所著《玉篇》,以楷書編次時,才有了「屁」這個字。另外宋代陳彭年所修之「廣韻」中還有種寫法--「 」,應是個古字。
而舊題宋朝丁度所編之《集韻》,更多出了「 」、「 」、「 」等寫法,而解釋都不外乎「氣下洩也」。證明人類的消化系統越來越退化,所以有必要創造一些字,用以解釋這種動作。
「屁」的古字「 」,大概不用多做說明。米進了肚子,消化得好就成了拉完拱走的「糞」,消化不好當然就變成浪費米的「 」。可是「屁」這種寫法,解釋起來就說法紛歧了。
它大概是個形聲兼會意字,從尸比聲。從尸即從人,故屁從尸。又有連續之意,屁常相連且其味甚臭,歷久始散,是以有比義,故從比聲。
另一說則謂,屁出時其音如此,故為狀聲字。
但是也別以為屁只能從肛門排出;《紅樓夢》第七回裏有這樣一段話。鳳姐啐道:「別放你娘的屁了!」可見屁這玩意兒,還能自人身上脫口而出。
現代醫院在病人開刀後,常會問病人:「排氣了沒有?」可是古人則相反,從前的人似乎很重視「養氣」。清人俞樾所著《茶香室叢抄》裏有段記載可證:
明李赤華《六硯齋三筆》云:「李赤肚禁人洩氣,遇腹中發動,用意堅忍,甚有十日半月不容走洩;久之,氣亦靜定不妄動矣。此氣乃穀神所生,與我真氣相連之屬。留之,則氣得其佐而益壯;輕洩之,亦隨之而走。」
如此說來,屁這東西還不能輕易洩之;否則一旦塞於天地之間,招來四面八方的反擊。彼氣有七,吾氣僅一;以一敵七,恐吾患矣!
另外依俞樾之說,還會使自己的真氣隨之而走;若輕易洩之,豈不是害人害己?
從文字學上看來,屁是歸在「尸」部。依林義光對金文「尸」的解釋為「象人箕踞形」。就是說應該只有人放出來的氣才叫屁。
不過似乎也有例外;我們常聽說罵人什麼「狗屁」、「馬屁」之類的。聖人最反對的就是「聲色犬馬」,我本來也覺得奇怪,「聲色犬馬」與「聲色雞鴨」或「聲色牛羊」有何不同,為什麼狗和馬就這樣令聖人厭惡?想必是因這兩種動物之氣不為聖人所喜。
如此說來也真冤枉,「馬屁」是被人拍出來的,「狗屁」則是被人放出來的;罪魁禍首都是人,卻害狗和馬背了黑鍋,真是「人愛放屁、殃及犬馬」,悲哉!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文以氣為主」,想必文章也與屁有關了。我評斷文章採二分法,有用者謂之馬屁,無用者謂之狗屁。
何謂馬屁?舉例說:明太祖好微服出訪,某夜欲借庵住宿,僧覺詑異而問其姓名爵里,太祖就借筆題詩於壁。詩曰: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主,只顧嘵嘵問姓名。」
僧人不知太祖弄何懸虛,待其去後即粉刷牆壁。
日後明太祖再訪,見詩己無,大怒而令錦衣衛捕僧來欲殺之。僧人就辯解:「此先師所為也,刮後另留詩一首。」
太祖感到好奇,遂問其詩。對曰:「御筆題詩不敢留,留時常恐鬼神愁;故將法水輕輕洗,尚有毫光射斗牛。」太祖聽了後龍顏大悅,便令手下鬆綁。
由此可見,「馬屁」文章,進可加官進爵,退可明哲保身,豈能小看這類作品?」
至於說到「狗屁」文章,那我就算得上「權威」了。上次有篇嘔心瀝血的大作,某位姑娘拜讀甚久後,才下了四字評語──狗屁不通。
因此我立刻向其請教「評文之道」。因其言可以警予者,故予為之傳而自警。
雖說文章不佳者謂之「狗屁」,但仍有「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三種層次。子曰:「必也正名乎」,所以一定要在此「試說新語」一番。
第一種「放狗屁」,表示作者還算是人,既然是人就該放人屁。但照現代人說法,大概是受了什麼內外在主客觀不可抗拒的因素影響下,基因突變而放出了狗屁,這當然情有可原。
第二種叫「狗放屁」,既然是狗,放出來的自然是狗屁,不足為奇。幸好狗也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放屁,總還有休息的時候,所以雖不善亦為害不大。
第三種「放屁狗」就可怕了!這種狗整天沒別的事,於是夜以繼日、春去秋來,努力不懈的大放其屁,真的是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可見其流毒之深、為害之大,已到人神共憤、無法忍耐的地步。
至於我的文章,雖也算是「狗屁」類,幸好被評為「不通」,以致「藏於中而不發於外」,害得那位姑娘一時也難以斷定,到底該歸於哪一層次,就請各位看官「拭鼻以待」吧!
原載《台灣新聞報》04.22,1995
愚昧的我卻不明白,那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如果不明瞭生命的意義,養了生又有何用?
當然,這個問題幾千年來,宗教家、文學家、哲學家們都各有各的說法,而且好像還水火不容、差距甚遠;因此我也難得其解,直到昨天才恍然大悟。
因為在圖書館查資料時太過勞累,不知不覺的就沈沈入睡;忽然間卻被一股「浩然之氣」所驚醒。雖然壞了我的「黃梁一夢」;也使我頓悟了「人生如夢、夢如煙、煙如絮、絮如屁;故人生如屁,屁即人生。」
所以要了解人生,就必須先研究一下「屁」這門學問。
「屁」這個字在東漢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中竟然找不到;奇怪的是,人的排洩物,不論是固體的「糞」,還是液體的「尿」,在《說文》中小篆皆有其字,何以古人沒有一種文字表達人的氣體排洩物呢?
想必三代以前,大家的修養都如孟子一樣,可以「持其志,勿暴其氣。」否則還真令人想不通何以如此?
到了南朝梁代顧野王所著《玉篇》,以楷書編次時,才有了「屁」這個字。另外宋代陳彭年所修之「廣韻」中還有種寫法--「 」,應是個古字。
而舊題宋朝丁度所編之《集韻》,更多出了「 」、「 」、「 」等寫法,而解釋都不外乎「氣下洩也」。證明人類的消化系統越來越退化,所以有必要創造一些字,用以解釋這種動作。
「屁」的古字「 」,大概不用多做說明。米進了肚子,消化得好就成了拉完拱走的「糞」,消化不好當然就變成浪費米的「 」。可是「屁」這種寫法,解釋起來就說法紛歧了。
它大概是個形聲兼會意字,從尸比聲。從尸即從人,故屁從尸。又有連續之意,屁常相連且其味甚臭,歷久始散,是以有比義,故從比聲。
另一說則謂,屁出時其音如此,故為狀聲字。
但是也別以為屁只能從肛門排出;《紅樓夢》第七回裏有這樣一段話。鳳姐啐道:「別放你娘的屁了!」可見屁這玩意兒,還能自人身上脫口而出。
現代醫院在病人開刀後,常會問病人:「排氣了沒有?」可是古人則相反,從前的人似乎很重視「養氣」。清人俞樾所著《茶香室叢抄》裏有段記載可證:
明李赤華《六硯齋三筆》云:「李赤肚禁人洩氣,遇腹中發動,用意堅忍,甚有十日半月不容走洩;久之,氣亦靜定不妄動矣。此氣乃穀神所生,與我真氣相連之屬。留之,則氣得其佐而益壯;輕洩之,亦隨之而走。」
如此說來,屁這東西還不能輕易洩之;否則一旦塞於天地之間,招來四面八方的反擊。彼氣有七,吾氣僅一;以一敵七,恐吾患矣!
另外依俞樾之說,還會使自己的真氣隨之而走;若輕易洩之,豈不是害人害己?
從文字學上看來,屁是歸在「尸」部。依林義光對金文「尸」的解釋為「象人箕踞形」。就是說應該只有人放出來的氣才叫屁。
不過似乎也有例外;我們常聽說罵人什麼「狗屁」、「馬屁」之類的。聖人最反對的就是「聲色犬馬」,我本來也覺得奇怪,「聲色犬馬」與「聲色雞鴨」或「聲色牛羊」有何不同,為什麼狗和馬就這樣令聖人厭惡?想必是因這兩種動物之氣不為聖人所喜。
如此說來也真冤枉,「馬屁」是被人拍出來的,「狗屁」則是被人放出來的;罪魁禍首都是人,卻害狗和馬背了黑鍋,真是「人愛放屁、殃及犬馬」,悲哉!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文以氣為主」,想必文章也與屁有關了。我評斷文章採二分法,有用者謂之馬屁,無用者謂之狗屁。
何謂馬屁?舉例說:明太祖好微服出訪,某夜欲借庵住宿,僧覺詑異而問其姓名爵里,太祖就借筆題詩於壁。詩曰: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主,只顧嘵嘵問姓名。」
僧人不知太祖弄何懸虛,待其去後即粉刷牆壁。
日後明太祖再訪,見詩己無,大怒而令錦衣衛捕僧來欲殺之。僧人就辯解:「此先師所為也,刮後另留詩一首。」
太祖感到好奇,遂問其詩。對曰:「御筆題詩不敢留,留時常恐鬼神愁;故將法水輕輕洗,尚有毫光射斗牛。」太祖聽了後龍顏大悅,便令手下鬆綁。
由此可見,「馬屁」文章,進可加官進爵,退可明哲保身,豈能小看這類作品?」
至於說到「狗屁」文章,那我就算得上「權威」了。上次有篇嘔心瀝血的大作,某位姑娘拜讀甚久後,才下了四字評語──狗屁不通。
因此我立刻向其請教「評文之道」。因其言可以警予者,故予為之傳而自警。
雖說文章不佳者謂之「狗屁」,但仍有「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三種層次。子曰:「必也正名乎」,所以一定要在此「試說新語」一番。
第一種「放狗屁」,表示作者還算是人,既然是人就該放人屁。但照現代人說法,大概是受了什麼內外在主客觀不可抗拒的因素影響下,基因突變而放出了狗屁,這當然情有可原。
第二種叫「狗放屁」,既然是狗,放出來的自然是狗屁,不足為奇。幸好狗也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放屁,總還有休息的時候,所以雖不善亦為害不大。
第三種「放屁狗」就可怕了!這種狗整天沒別的事,於是夜以繼日、春去秋來,努力不懈的大放其屁,真的是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可見其流毒之深、為害之大,已到人神共憤、無法忍耐的地步。
至於我的文章,雖也算是「狗屁」類,幸好被評為「不通」,以致「藏於中而不發於外」,害得那位姑娘一時也難以斷定,到底該歸於哪一層次,就請各位看官「拭鼻以待」吧!
原載《台灣新聞報》04.22,1995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