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這今日校園裏一片「要真理,不要倫理」的抗爭熱潮中,大概只剩下我這種中文系畢業,集「窮、酸、迂、腐、怪」五毒於一身的老頑固,才會來談什麼「遵師重道」的陳腔濫調。
師道如今就像自由落體,以重力加速度的定律在淪喪;世風一日一日下,人心如何還能古呢?
置身這「萬事師婊」的時代裏,知識不過是種商品,老師也只是個販賣知識的店員而已。地位原本清高的教授,成了學生眼中的「叫獸」,就是整天只會鬼吼鬼叫的野獸。為了一家溫飽,只好因「財」施「叫」,面對頑劣學生,也只能有「叫」無「淚」。
咳!如今台灣人的生活,雖己進入「太平天國」,但做老師這一行的,只怕更嚮往孔子那時的「春秋戰國」,該我來介紹一下孔子這位「萬世師表」吧!
孔子應算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老師,不僅因他首開風氣,提倡教育;他的教學方法,即使至今仍可成為所有老師的模範。
拿《論語》和《孟子》這兩本書來說吧!孟子就像《西遊記》裏的孫悟空,光看他一隻猴在猛出風頭;你說萬章與公孫丑這兩位得意門生的個性有何不同?問的差不多,答的也一樣,反正全是孟子一人長篇大論。既沒情節,又無對話,確實是種治療失眠的良藥。
反觀《論語》的學生,就像《水滸傳》上各路英雄,輪流出現,互顯神通。不僅能自由發問,更可以一抒己見;孔子的回答也生動有趣,不相信你看以下幾個實例。
宰我可算是孔門中的「問題學生」,當然他膽子也不小,專門問些別人不敢問的。有次他問孔子,為父母守喪三年是否太長?
孔子整天抱怨世風日下,他竟然還嫌喪期太長;但宰我這小子嘴尖牙利的,想駁倒他不易。
於是孔子反問他:「你心安嗎?」
宰我竟回答:「安」。
孔子只好說:「那你就去做吧!」
等宰我一出門,孔子就在「背後」批評宰我「不仁」。
又有次孔子聽了學生的小報告,知道宰我在白天睡覺,就逮著了報仇的機會,趁機痛罵他:「朽木不可雕也」。
不過話雖如此,宰我也有巧言令色的長處,因此還是成了孔門這語科的高材生;證明孔子也有套「廢物利用」的本領,所以「化腐朽為神奇」也就不稀奇了。
論起孔門的模範生,自非顏回莫屬;但從《論語》看來,他除了簞食瓢飲、樂在其中外,德行文章也未見其高明。
難怪《史記‧伯夷列傳》上太史公曰:他像隻綠頭蒼蠅,攀附在孔子這匹千里馬的尾巴上,自然得以日行千里。
但是話說回來,孔門中弟子三千,何以孔子對這青年特別厚愛?顏回當然自有其過人之處,你看他如何形容夫子之道。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雖欲從之,未由也已。」巧言功夫實不遜於宰我。
顏回能這樣形容夫子之道,明明該是言語科的高材生,卻陰錯陽差地被分到冷門的德行科。他的英年早逝,想必是分班錯誤,害他鬱鬱而終,真是痛失英才啊!
言語科下另有個高材生--子貢,也是個成功的生意人。有天他問孔子:「一塊美玉,是藏在盒子裏好呢?還是用高價賣掉好?」
孔子馬上領悟,答道:「賣吧!我正等人出價啊!」如此既讚美老師是美玉,馬屁拍得又沒痕跡。
子貢另一個長處是會察顏觀色,有次孔子問他:「你與顏回相比,誰較好呢?」
子貢答說:「我那比得上他?他聽了一就是十,我聽了一只是二。」
孔子就高興的說:「你確實不如他,我嘉許你自知不如的長處。」
從這可看出子貢做生意賺錢的原因,就是他的數學比顏回好。顏回聽到一就變十,子貢只變成二,距標準答案較近,難怪比顏回會賺錢,不必在陋巷中簞食瓢飲。
令孔子既厭又喜的學生就是子路。他比孔子小九歲,大概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物。
孔子稱讚顏回,他不學子貢順著老師,反而問:「你統率三軍,將和誰一起呢?」氣得孔子罵他是「空手搏虎,徒步過河」的莽夫。
又有一次他問:「衛出公若請老師執政,第一件事你做什麼?」孔子說:「正名分」,子路聽了竟笑老師「迂腐」,氣得孔子也回罵他「粗俗」。
《論語》中孔子不想答的「死」啊!「鬼」啊!也全都是他問的。
但話雖如此,孔子還是很器重他。孔子在衛國見了南子,子路一生氣,孔子馬上對天起誓。後來子路被剁成肉醬的消息傳來,孔子傷心的拒吃肉醬。可見師生間雖時有爭執,感情卻依然深厚。
孔門中最好玩的是有對父子檔,曾皙、曾參兩人。有次孔子要學生各言己志,子路、冉有、公西華都說完,最後曾皙才停止鼓瑟,回答說:
「暮春時穿上單衣,和成人五六個,小孩六七個,到沂水邊玩玩,再去祈雨壇乘涼,然後吟著歌回家。」
孔子聽了後也感慨:「我贊成你的想法啊!」
從這看曾皙像個儒雅的君子,既懂音樂,又談吐不俗;但他對兒子的管教卻極嚴苛。
有天曾參不知闖了什麼禍,他竟用木棒一棍敲昏了曾參。沒多久曾參醒了,因為孝順,所以假裝沒事,仍悠閒地在一旁彈琴。
孔子知道後就說出:「小杖則受,大杖則逃」的至理名言。
溫文儒雅的曾皙,何以會對兒子這麼兇?曾參若不是個拖油瓶,就是曾皙具有雙重人格。
不過從這事上我也發現曾皙在教育史上有兩大發明:第一是當頭棒喝法,不待日後佛學東入中土,早在春秋時代就被他發明了。
原本孔子說:「參也魯」,就是罵曾參智商不夠;被他老爸大棒一敲後,馬上茅塞頓開;連孔子也稱讚「參也,吾道一以貫之。」可見進步神速。
第二是音樂教學法,曾參挨了打還不忘趕快去練琴。最近電視廣告上說:「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原來早在兩千年前,曾皙就已貫徹施行。孔子門人中臥虎藏龍,「萬世師表」確實當之無愧。
教育到底是什麼?我認為教師就個園丁,只要辛勤的灌溉,讓不同的種子,開出自己不同的花;教師不要成了塑匠,只會把學生捏成一個接一個,完全相同的器物而已。
孔子的教學得法,即使兩千年後的今天,透過文字的記載,每個學生依舊生靈活現,各具特色;難怪當時有三千人自願拜在他門下。
今日要重現師道尊嚴,除了喊口號;多參考一下孔子的教學方法,我想效果應該會更好些。
原載《中華日報》03.13,1995
師道如今就像自由落體,以重力加速度的定律在淪喪;世風一日一日下,人心如何還能古呢?
置身這「萬事師婊」的時代裏,知識不過是種商品,老師也只是個販賣知識的店員而已。地位原本清高的教授,成了學生眼中的「叫獸」,就是整天只會鬼吼鬼叫的野獸。為了一家溫飽,只好因「財」施「叫」,面對頑劣學生,也只能有「叫」無「淚」。
咳!如今台灣人的生活,雖己進入「太平天國」,但做老師這一行的,只怕更嚮往孔子那時的「春秋戰國」,該我來介紹一下孔子這位「萬世師表」吧!
孔子應算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老師,不僅因他首開風氣,提倡教育;他的教學方法,即使至今仍可成為所有老師的模範。
拿《論語》和《孟子》這兩本書來說吧!孟子就像《西遊記》裏的孫悟空,光看他一隻猴在猛出風頭;你說萬章與公孫丑這兩位得意門生的個性有何不同?問的差不多,答的也一樣,反正全是孟子一人長篇大論。既沒情節,又無對話,確實是種治療失眠的良藥。
反觀《論語》的學生,就像《水滸傳》上各路英雄,輪流出現,互顯神通。不僅能自由發問,更可以一抒己見;孔子的回答也生動有趣,不相信你看以下幾個實例。
宰我可算是孔門中的「問題學生」,當然他膽子也不小,專門問些別人不敢問的。有次他問孔子,為父母守喪三年是否太長?
孔子整天抱怨世風日下,他竟然還嫌喪期太長;但宰我這小子嘴尖牙利的,想駁倒他不易。
於是孔子反問他:「你心安嗎?」
宰我竟回答:「安」。
孔子只好說:「那你就去做吧!」
等宰我一出門,孔子就在「背後」批評宰我「不仁」。
又有次孔子聽了學生的小報告,知道宰我在白天睡覺,就逮著了報仇的機會,趁機痛罵他:「朽木不可雕也」。
不過話雖如此,宰我也有巧言令色的長處,因此還是成了孔門這語科的高材生;證明孔子也有套「廢物利用」的本領,所以「化腐朽為神奇」也就不稀奇了。
論起孔門的模範生,自非顏回莫屬;但從《論語》看來,他除了簞食瓢飲、樂在其中外,德行文章也未見其高明。
難怪《史記‧伯夷列傳》上太史公曰:他像隻綠頭蒼蠅,攀附在孔子這匹千里馬的尾巴上,自然得以日行千里。
但是話說回來,孔門中弟子三千,何以孔子對這青年特別厚愛?顏回當然自有其過人之處,你看他如何形容夫子之道。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雖欲從之,未由也已。」巧言功夫實不遜於宰我。
顏回能這樣形容夫子之道,明明該是言語科的高材生,卻陰錯陽差地被分到冷門的德行科。他的英年早逝,想必是分班錯誤,害他鬱鬱而終,真是痛失英才啊!
言語科下另有個高材生--子貢,也是個成功的生意人。有天他問孔子:「一塊美玉,是藏在盒子裏好呢?還是用高價賣掉好?」
孔子馬上領悟,答道:「賣吧!我正等人出價啊!」如此既讚美老師是美玉,馬屁拍得又沒痕跡。
子貢另一個長處是會察顏觀色,有次孔子問他:「你與顏回相比,誰較好呢?」
子貢答說:「我那比得上他?他聽了一就是十,我聽了一只是二。」
孔子就高興的說:「你確實不如他,我嘉許你自知不如的長處。」
從這可看出子貢做生意賺錢的原因,就是他的數學比顏回好。顏回聽到一就變十,子貢只變成二,距標準答案較近,難怪比顏回會賺錢,不必在陋巷中簞食瓢飲。
令孔子既厭又喜的學生就是子路。他比孔子小九歲,大概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物。
孔子稱讚顏回,他不學子貢順著老師,反而問:「你統率三軍,將和誰一起呢?」氣得孔子罵他是「空手搏虎,徒步過河」的莽夫。
又有一次他問:「衛出公若請老師執政,第一件事你做什麼?」孔子說:「正名分」,子路聽了竟笑老師「迂腐」,氣得孔子也回罵他「粗俗」。
《論語》中孔子不想答的「死」啊!「鬼」啊!也全都是他問的。
但話雖如此,孔子還是很器重他。孔子在衛國見了南子,子路一生氣,孔子馬上對天起誓。後來子路被剁成肉醬的消息傳來,孔子傷心的拒吃肉醬。可見師生間雖時有爭執,感情卻依然深厚。
孔門中最好玩的是有對父子檔,曾皙、曾參兩人。有次孔子要學生各言己志,子路、冉有、公西華都說完,最後曾皙才停止鼓瑟,回答說:
「暮春時穿上單衣,和成人五六個,小孩六七個,到沂水邊玩玩,再去祈雨壇乘涼,然後吟著歌回家。」
孔子聽了後也感慨:「我贊成你的想法啊!」
從這看曾皙像個儒雅的君子,既懂音樂,又談吐不俗;但他對兒子的管教卻極嚴苛。
有天曾參不知闖了什麼禍,他竟用木棒一棍敲昏了曾參。沒多久曾參醒了,因為孝順,所以假裝沒事,仍悠閒地在一旁彈琴。
孔子知道後就說出:「小杖則受,大杖則逃」的至理名言。
溫文儒雅的曾皙,何以會對兒子這麼兇?曾參若不是個拖油瓶,就是曾皙具有雙重人格。
不過從這事上我也發現曾皙在教育史上有兩大發明:第一是當頭棒喝法,不待日後佛學東入中土,早在春秋時代就被他發明了。
原本孔子說:「參也魯」,就是罵曾參智商不夠;被他老爸大棒一敲後,馬上茅塞頓開;連孔子也稱讚「參也,吾道一以貫之。」可見進步神速。
第二是音樂教學法,曾參挨了打還不忘趕快去練琴。最近電視廣告上說:「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原來早在兩千年前,曾皙就已貫徹施行。孔子門人中臥虎藏龍,「萬世師表」確實當之無愧。
教育到底是什麼?我認為教師就個園丁,只要辛勤的灌溉,讓不同的種子,開出自己不同的花;教師不要成了塑匠,只會把學生捏成一個接一個,完全相同的器物而已。
孔子的教學得法,即使兩千年後的今天,透過文字的記載,每個學生依舊生靈活現,各具特色;難怪當時有三千人自願拜在他門下。
今日要重現師道尊嚴,除了喊口號;多參考一下孔子的教學方法,我想效果應該會更好些。
原載《中華日報》03.13,1995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