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起青春時期的記憶,那段深藏在腦海裡的片段記憶拼湊起來會是甚麼樣子呢?從一句話延伸為一個故事、再從故事延伸為一部小說、甚至從小說變成一齣電影!相較於九把刀狂放不羈的純愛,你不可以不知道 管仁健 先生(管大)「揭密」的堅持-《你不知道的台灣》。 

 

堅守「時間膠囊」 重新審思禁忌和荒謬

 

  有人問管大「這本書算甚麼?」懷舊散文?新聞糾錯?管大皺皺眉,悻悻然的陳述著,在當初那個年代,媒體的呈現方式,連一個人名、或者是門牌號碼,媒體們好像都很有默契地扣東扣西,結果回頭一還原,幾乎就比對的出來了。這就是管仁健!一位看似溫厚低調的主編,碰觸如此真實的題材,追尋足跡鑑往知來,關心一群不該被歷史遺忘的人。

 

  在一次節目錄影中,管大碰到了和他同為五年二班的主持人楊照,一樣的生長年代,因此楊照對於管大的故事都有共鳴,節目中楊照就虧管大17年前的第一篇文章,那時還是聯合文學小說獎評審的楊照,剛好就選中了他的文章《塵年往事》金門傳奇「八三么」事件,甫出版的《你不知道的台灣》還在談二一三事件、還在講「八三么」軍妓,已經隔了快20年竟還在追這件事!

 

  管大就是秉持著一股「喜歡研究比八卦更八卦的老八卦」的固堅,他也自嘲被他追到的人也是挺倒楣的,現在紀錄的東西就是當初寫小說的題材,沒想到現在透過部落格卻翻過來,過了20年之後,現在又有人要看這些東西。

 

最具人文氣質,而且有條不紊,如果聽他說故事肯定更有意思

 

  部落格就是我的活動硬碟,本來就沒有期望跟讀者互動,但是出書以後基於一個主編立場,管大必須帶著作者們去在乎讀者的聲音,出書一個多月了,至今還是很不習慣這種「曝光」的生活,回應、演講、談話性節目、記者邀訪,不僅僅是曝光,也包含媒體教育的歷史事件消化,當然,一講到相關事件的來龍去脈,館大始終是樂此不疲,作為一個「媒介」也很樂意的去「快速導讀」相關事件。

 

  例如20101月報出了一個靈異事件-台灣空難女托夢要婚 冥婚後婦人病癒,就得追溯到1964年發生的神岡空難,媒體因此一窩蜂地來詢問當時已經是百萬人氣部落客的 管仁健 先生。

 

  自稱有「潔癖」管大鄭重強調「恥」的重要性:「你看我們現在的報紙,整個「漢民族」,神岡事件來說,當時的報紙就是把大家都當成白癡,駕駛員有傷,有人帶槍上飛機,第二天說不能報導劫機,大家一昧指責駕駛員,職責就是愛國,就是不能妥協,最好笑的就是報紙,第一天大家就看到駕駛員頭上有槍傷,結果隔一天,方向一轉,就彎向是機械故障、人為操作不當,外國人就說明明就是劫機,結果大家也就接受了,連騙都不用騙,媒體也不解釋,「擺明」大家就接受吧!」

 

  媒體有甚麼檢討?人民有甚麼檢討?起碼騙術要高級一點,但是報紙媒體不但沒有硬拗,而是連拗都不拗,第二天直接就把隔天報導的忘記了,但是讀者為什麼會忘記,管大不屑於他口中這個奇妙的現象,這才是真正台灣「恥」的感覺,無恥的團體。

 

  「我們沒有力量去對抗當權者,但是我們至少要去記得;如果我們的記性差,這些騙子就可以整天亂搞,這些當權者會甚麼肆無忌憚地做壞事,就是吃定這些人記性不好,有沒有恥感跟記性很重要,如果知道你記性好只少就比較不敢說謊,或者是說謊前還要打個草稿,就跟鄉土劇一樣,演員亂演、劇本自由發揮」

 

  介紹歷史是一個客觀的事實,管大很不喜歡加東加西,起初寫文章時登在對岸旺站上有些故事不能登、有些名詞太敏感(例如:國軍可、「國」防部長不可,硬要被改成軍事負責人),都會被對岸的外編特別「更正」,後來火大就放在自己的台灣部落格上,把原稿登出來。

 

  管大再強調他的文章沒有任何立場,內容不同但寫作方式都是一樣的。「來踢館的人大部分都是國族主義太重了!」不要用國民黨的框架來套住我的故事,因為沒有理想的民進黨比國民黨還可惡。經濟要發展、社會有正義,每個人都畫大餅,一切也僅是空想。

 

  「我的文章就是靠大家不斷的罵出來的!部落格隨時修正、與讀者互動、互相指證,被罵一百句只要有一句話是有幫助的,那怕是一個時間點、一個地點、甚至是一個人名的指證。」 管仁健 先生始終在乎,並且隨時關注。

 

快五十歲了還寫部落格很超齡!

 

  相較於一般線上的人氣部落客,管大的「月經文」(每個月更新一篇文章) 有時不順、有時超量,動輒每篇都是上萬字的篇幅特別不一樣,部落格剛開張就有45篇文章,高達50萬字以上!

 

  當一個根本不願意去經營部落格的人,基於工作、牽絆於整個時代閱讀情境的改變,在這個平台上得以發揮竄紅,反思人們在網路世界中渴望找尋一份真相的寄託,一份真誠的對待,證明了在這無底的台灣歷史黑盒子裡,被我們的好奇而解開。

 

  「你愛不愛我」「愛!」太快了、太機智問答了。小時候傳紙條,不回就不回、要回就是起承轉合一整篇,臉書噗浪簡訊對管大來說到現在還是格格不入。

 

  部落格也可以很原始,不放音樂、不說現代事、反正現代人用的他都不用,圖片也僅僅用來分頁,就是給他「放」上去。

 

  「當然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感覺,看書的人變少了,書與網路的關係更緊密了,就跟寫字一樣,到現在這個電腦普及的時代,還是希望自己多拿筆寫寫字」管大把電腦當作打字機、網路就是稿紙,連音樂也始終不願意接受音檔式的快速下載,寧願聽原汁原味的現場演出、或是卡帶磁帶的播放。堅持「老」的事物,寫部落格始終使用本名的他,真誠對待這一群值得他關心的人。

 

心裡始終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甚麼

 

  重點就是傳達一個訊息,在意這個訊息本身的內容是甚麼,傳遞上是透過書還是透過網路,也就沒這麼重要了。

 

  「小管,地球不會繞著你而轉的。」一句年少時女同學對管大說過的話,一直被他奉為精神指標。「你不必接受我的想法,但是如果你願意去思考,這樣就達到我的寫作目的。」這也是管大投身做寫作、做出版的最大原因。

 

  有點想像空間,就算你沒有想像空間至少有留點思考的空間,管大沒有想要改變那些人、或是群眾,不管對或錯、就是要為那些不能說話的人說話而已。

 

      原載夯集8102020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管仁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