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兩年因為社群網站突然佔去網路使用者大量的上網時間,很多網路專家就開始(在自己的部落格)高喊「部落格已死」。在這種「部落格已死」的氛圍下,起死復生的華文部落格大獎就顯得意義不太一樣。

    當人人都可以低成本、低技術門檻出版自己的內容時,有許多以前無法近用媒體的專業者,突然成為媒體產業中的「專業餘者」(Pro-Am),他們大量提供各種專業的內容,但絕大部分不以這些內容為生。我們在參賽作品當中,不斷看到一直被細分化的寫作領域,從美食可以細分出烹調,從烹調再拆出「媽媽便當」。幾乎所有人、所有身分、所有興趣、所有專長,都可以長期經營部落格,成為一個個獨立的小宇宙。可惜,獎項的分類比小宇宙來得少,有許多參賽類別下其實都有好多完整的分類,不能每個次分類、次次分類都給獎。

    從今年華文部落格大獎的參賽部落格當中絲毫看不出來什麼「部落格已死」的徵兆。不論從數量或者品質來看,只能說網路發展到部落格這個所有人不需要技術能力都可以快速出版、發表意見的階段,大概還看不到明確地「盡頭」。畢竟社群媒體的出版方式比較像是滾滾洪流,若想要記錄些什麼,寫成文章放在部落格依舊還是相當可靠的一種方式。

    說到記錄,我們的腦海中經常會浮現「客觀、公正」這樣的概念,但人都有主觀與立場,除非在新聞現場有3D環狀全景攝影機,否則現場錄影都還是會有角度的問題。今年的評審依舊是人(得獎作品不是電腦挑的哦!),依舊有非常強烈的主觀還有根深蒂固的立場,可以保證只要更換其中任何一位評審,得獎名單就會截然不同。根據今年所有評審的主觀與立場,我們選出了「你不知道的台灣」作為年度部落格。

    在評審的過程中,為了方便討論或推薦,所以偶爾會將某某部落格稱為「某某界的某某某」,例如「美食界的Mr.6」、「旅遊界的『一劍浣春秋』」、「男的『青小鳥』」或「女的『個人意見』」。管仁健先生的「你不知道的台灣」由於在網路界流傳已久,在網路界混的就算沒看過管先生的文章,也應該在Facebook 上看過連結,所以在評審會議中不需要任何譬喻,倘若你之前沒有看過這個部落格,我打個比方,有點像是「戒嚴時期的陳柔縉」。

    管先生的作品經常來自於戒嚴時期的媒體報導、傳記與個人青春期的記憶,這些當然都還是充滿了大量主觀與立場,再經過了層層耙梳,將一個又一個議題以用一種新的立場呈現。這些文章當中可能有錯誤、絕對有主觀,但就華文部落格大獎而言,這應該是集合所有評審主觀後,在「中華民國一百年」當下,一個相對客觀的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管仁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