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的職棒球迷來說,二○○五年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直落年」。因為無論美、日、台三地的職棒,總冠軍都是由睽違多年的冷門球隊,直接以「四連勝」封王。(職棒總冠軍採七戰四勝制)

  美國的冠軍芝加哥白襪隊(Chicago White Sox),成立百年之久,卻只在一九○六與一九一七年拿過總冠軍。尤其在一九一九年與辛辛那提紅人隊(Cincinnati Reds)爭奪總冠軍時,因為球員打了「放水球」而釀成「黑襪事件」,差點毀了美國職棒大聯盟。巧的是自此以後,白襪隊也從未拿過大聯盟冠軍。直到八十八年後的二○○五年,才得到冠軍,被報紙形容說:「上帝終於原諒了白襪」。

  興農牛隊是台灣職棒史上第一支的被交易球隊,又與洛杉磯道奇隊有合作關係,實力不錯但球運卻一直欠佳。一九九八年與二○○○年,兩度在七戰四勝的總冠軍賽裡,以三勝四敗飲恨。二○○三年再度進入總冠軍賽,依然在第六場敗給兄弟象隊,總教練陳威成還因對裁判動粗而被禁賽。直到二○○四年才在第七場擊敗統一獅,拿下首次的年度總冠軍。但二○○五年卻與白襪隊一樣,在總冠軍賽裡以「四連勝」獲得二連霸。

  然而最有趣也最被球迷津津樂道的,還是要屬日本職棒的「萬年B隊」羅德隊(Chiba Lotte Marines)。因為請到來自美國大聯盟的瓦倫泰(Bobby Valentine)總教練,短短兩年脫胎換骨,不但以「四連勝」打敗強敵阪神隊,拿下日本總冠軍,甚至在亞洲大賽中以壓倒性的勝利獲得冠軍。融合美式的人性領導與日式的紮實訓練,讓瓦倫泰的「非日式管理」, 改寫了日本棒球史,也是讓日本企業在管理上有了更新的思維。

  日本職棒羅德隊全名是「千葉羅德海洋隊」,成立於一九五○年,最初叫做每日獵戶星隊。一九五八年與大映聯合隊合併,更名為大每獵戶星隊。一九六四年再更名東京獵戶星隊,一九六九年再更名為羅德獵戶星隊,直到一九九二年,才使用現在這個名字:千葉羅德海洋隊。(簡稱羅德隊)

  羅德隊與台灣球迷並不陌生,因為在成軍的第一年,就有一位日治時代最優秀的台籍選手吳昌征(石井昌征)。他在就讀嘉農期間,四次代表嘉農遠征甲子園,接下來二十年職棒生涯,締造記錄無數,因他能投、善打、能攻又擅長盜壘,被球評家讚為「強肩、俊足、巧投」,甚至被尊稱為「人間機關車」。一九九五年日本為表彰其貢獻,將他選入日本野球殿堂(棒球名人堂),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台灣人。

  接下來羅德隊又網羅了台灣知名的左投手李宗源(三宅宗源),他也是台灣戰後第一位加入日本職棒的選手。不健忘的球迷都知道,他是當年南區全國少棒選拔賽時,唯一讓許金木嚐到敗投滋味的勝利投手,在華興青少棒與青棒隊時,更是當家主投。

  羅德隊裡讓台灣球迷印象最深的,當然是目前仍在羅德隊擔任二軍投手教練,與郭源治(大郭)、郭泰源(小郭)齊名的「二郭一莊」莊勝雄(板元良嘉)。他是台灣在國際比賽中,第一位打敗古巴隊的投手。最具代表性的一戰是在一九八三年亞洲盃對南韓時,追平的第二分與超前的第三分都是由他所獲得,因此讓台灣首度獲得奧運參賽權,最後能在一九八四年的洛杉磯奧運會贏得季軍。

  羅德隊裡還有一位台灣球迷關心的,就是陳大豐的弟弟陳大順(大順將弘),他在羅德隊擔任外野手,可惜表現不如預期,一年後就消聲匿跡了。

  球迷是一個球隊的衣食父母,雖然多年來羅德隊的戰績一直不佳,但卻不曾被支持他們的球迷嫌棄。

  羅德隊球迷最大的特色,就是在日本職棒的十二球團中,唯一在看台上不使用「加油棒」的加油團,他們只是不斷有秩序的擊掌、高喊,完全用身體所發出的聲音,齊聲為羅德隊加油。場外球迷與場內選手的互動,連結成一副最感人的畫面。

  為了感念球迷的支持,羅德球團將背號「26」做為「永久欠番」,也就是說除了登錄的二十五位正式選手外,球迷就是羅德隊的第二十六位選手,也不再有任何選手可以背上「26號」的背號。由此也能看出,羅德球迷與球員之間,是最緊密的「生命共同體」。

  羅德隊在日本職棒界,被戲謔為「萬年B隊」。日本職棒成立於一九五一年,旗下有中央聯盟與太平洋聯盟,共十二支職棒球團加盟。每個聯盟有六隊,所以B級球隊是指總是在各聯盟後三名的球隊。羅德隊自從一九八五年得到第二名後,到二○○四年為止的十九年之間,一直都是B級球隊。

  雖然也有過一次例外,就是在一九九五年羅德隊得到第二名,但這一年也剛好是由瓦倫泰總教練所帶領的。基本上羅德隊一直和優勝無緣,始終停留在B級,所以被球迷戲謔為「萬年B隊」。羅德隊二○○五年脫胎換骨的變化,都要從瓦倫泰總教練任職後說起。

  瓦倫泰是日本職棒成立七十年來,首位贏得「日本第一」的外籍總教練。他最先是大聯盟道奇隊的選手,轉入天使隊後因腳傷而戰績不佳,一九七九年就退休了。不過接下來的二十年,他擔任總教練,率領過幾支職棒的大球隊,戰績輝煌。尤其是在二○○○年全美大聯盟職棒大賽(World Series)的「地鐵大戰」(地下鐵series)裡,他率領的紐約大都會隊(New York Mets),與紐約洋基隊(New York Yankees)對戰,讓球迷們興奮到極點。

  一九九五年他隻身來到日本擔任羅德隊總教練,之前九年,羅德隊一直都只能待在B級;但他一來就把羅德隊推上了第二名。不過卻與當時羅德隊的領隊廣岡不合,所以任職一年就回美國了。

  但他離開後十年,羅德隊又回到B級水準。直到二○○五年瓦倫泰再次回鍋,羅德隊才轉敗為勝,他受日本人歡迎的不只是因為羅德隊的戰績,更是他所帶來的非日式管理風格。

  傳統的日本社會,上司經常當眾訓斥表現未達預期或犯錯的部屬,有時甚至體罰。這種根深柢固的傳統,不但是日本棒球界常見,台灣也深受影響。教練常當眾重重敲擊新進球員的頭盔,有時候甚至因為力道太大而敲裂頭盔,或者迫令球員接受含有羞辱性的「精神訓練」。

  但瓦倫泰卻反其道而行,他以溫和的策略培養球員自尊心,從不當眾指責犯錯的球員,在球隊表現傑出時,也不吝公開讚美。例行賽期間,球隊陷入連敗的泥沼中時,只要乘坐巴士到比賽場地,他都是第一個下車,然後拍拍每一個選手的屁股,給予他們加油打氣。

  另外,他還要求球員每場比賽結束後,都要為球迷簽名,「使他們產生自信,同時發掘明日之星」。又經常變換球隊的先發陣容,次數之多已經超乎日本職棒界的標準,用意之一是讓全體球員都有機會上場發揮。

  瓦倫泰各種在日本人眼中「離經叛道」的做法,顛覆了日本職棒的傳統,不但注入了活血,也召來更多的觀眾;他的「快樂管理法」,甚至成了日式企業擺脫泡沫經濟的典範。究竟瓦倫泰的魅力何在,以及他在球場上的領導風格與風格,如何用在企業經營與人事管理上,《瓦倫泰總教練的人材活用術》將提供你最完整的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管仁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