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律詩之興,源於唐代;「律」有形式排偶與聲調和諧二意。對偶雖難,猶可望文生義;而聲律之不易解,正如前人所謂「童稚從事,而皓首不能窮其理」。

  然今日中學內,部分尸食冬烘之席者,濫用「一三五不論,二四六七分明」之謬論,強加說解以誤人子弟;致門下學生無從窺得律詩門徑。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見冬烘授詩,豈虛言哉?

  劉彥和《文心雕龍、精采篇》曰「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聲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聲調諧暢之重要,由此可知。

  詩與文相較,更重聲律;故學詩者,當以辨聲律為始。詩中用字,若應平而仄,或宜仄而平;必將音節不諧,平仄失調。此即「聲不諧,律斯舛矣」;其詩自不得視為佳作。

  然亦有為詩者,深知救轉之法;或因拗而轉諧,或反諧以取勢。乍見如神龍變化,難測首尾;而深究其取茹間,則仍有定法。詩家所謂丁卯句法或拗救者,即此之類也。

  五律之拗救,元方虛谷《瀛奎律髓》卷二五〈拗字類〉已言之。惜說解不清,亦無分類暨術語,遂啟後人如紀曉嵐、董文渙等譏訕。

  許師清雲先生曾撰〈瀛奎律髓拗字類五言律詩解析〉一文,將五律拗救之法則,條例詳釋且加以正名。今簡述其意,並附《唐詩三百首》中五律以為例證。吾才疏學淺,狗尾續貂必有不確之處,尚望有識者不吝指正。

  貳、分類淺釋暨例證

  一、拗字法:此法拗出句第三字,其類有二,皆不救。

  1、甲種拗字法:
    平起出句「平平平仄仄」,拗第三字成「平平仄仄仄」。
      如杜甫〈春宿左省〉
        星臨萬戶動、月傍九宵多。
    首字若不論,出句為「仄平仄仄仄」,對句宜作「平仄仄平平」。
      如孟浩然〈留別王侍御維〉
        祇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2、乙種拗字法:
    仄起出句「仄仄平平仄」,拗第三字成「仄仄仄平仄」。
      如李白〈送友人〉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首字若不論,出句為「平仄仄平仄」,對句不變。
      如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不在三百首內)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二、拗句法:此法本句自拗自救,救者皆第三字,其類有二。

    1、甲種拗句法:
      平起對句「平平仄仄平」,第一與第三字互換,成為「仄平平仄平」,出句則不變。
        如杜荀鶴〈深宮怨〉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

    2、乙種拗句法:
      平起出句「平平平仄仄」,第三與第四字互換,成為「平平仄平仄」,對句則不變。
        如李白〈贈孟浩然〉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三、拗聯法:此法出句首字俱不論,救者皆在對句第三字。常用者分甲、乙、丙三類,每類各分子、丑二式。另有特殊拗聯法,罕用。

    1、甲種拗聯法子式:
      仄起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聯,上下句第三字互換,成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如李白〈送友人〉(揮字不論)
          揮手自玆去,蕭蕭班馬鳴。

    2、甲種拗聯法丑式:
      仄起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聯,上下句第三字互換;下句首字又拗仄,成為「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對句第三字易作平,可視為一字雙救。
        如孟浩然〈早懷江上有感〉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3、乙種拗聯法子式:
      仄起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聯,出句第四字拗仄;對句第三字以平救之,成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杜甫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

               4、乙種拗聯法丑式:
      仄起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聯,出句第四字拗仄,對句首字也拗仄,成為「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對句第三字易作平,可視為一字雙救。
        如王維〈歸嵩山作〉(流字不論)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5、丙種拗聯法子式:
      仄起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聯,出句第三字、第四字同時拗仄;對句第三字易平救之。成為「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如李商隱〈登樂遊原〉(本詩為律絕)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6、丙種拗聯法丑式:
      仄起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聯,出句第三字、第四字同時拗仄,對句首字也拗仄,成為「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對句第三字易作平,可視為一字雙救。
        如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人字不論)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7、特殊拗聯法:
      平起格「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聯,出句首字不論,又拗第三字為仄;成「仄平仄仄仄,仄仄平仄平」。對句第三字與第四字平仄互易,第三字可視為一字雙救。
        如王維〈終南別業〉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8、借古句:
      平起格「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聯,出句第三字拗仄,對句對二字易平,成為「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此當視為借古句,非拗救。
        如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潭字不論)
          山光悅鳥性,潭彩空人心。

  參、結論

  俗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唐詩選本,多如繁英;然以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最為膾炙人口。

  有清一代,論詩者性靈、神韻、格律各立門戶。退士選詩,以格律為主,兼收神韻性靈。故習拗救,以 許師清雲先生之分類法,輔以唐詩三百首中五律例證,必有渙然冰釋之感。

  又清人王士禎、董文渙,今人王了一先生、張夢機先生,亦另有拗救分類暨術語。限於篇幅,無法轉述;煩請有意者,自行參閱比較。

  原載《中國語文》月刊467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管仁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