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小孩放學後帶同學回家下棋,這小孩很聰明,三兩下就贏了他同學。但同學輸得卻不甘願,脫口而出:「×你×」。

  幸好這小孩家教很嚴,從來沒聽過別人講髒話,就跑進廚房問正在洗碗的媽媽說:「媽!什麼叫『×你×』?」

  這媽媽怕小孩學壞,就敷衍他說:「『×你×』是台語『你好嗎』的意思啦!」這小孩聽了後,很高興地回房繼續下棋了。

  沒多久這小孩又贏了一盤,他同學就再罵了句:「雞×」,這小孩聽不懂,所以又跑進廚房問說:「媽!什麼叫『雞×』啊?」媽媽因為正忙著洗碗,隨口就說:「就是台語『飯碗』啦!」

  沒想到這小孩一會兒又贏了,他同學又罵說:「懶×」,這次媽媽真的生氣了,順手拿起阿公放在一旁的拐杖,把他同學趕走了,還不忘向兒子解釋說:「『懶×』就是台語『拐杖』的意思啦!」

  黃昏時小孩看到阿公回家了,就親熱地大叫:「阿公!」他阿公正高興時,忽然又聽到孫子大叫:「阿公!『×你×』」。」

  阿公很生氣,但還是忍耐著走進屋裡問小孩說:「你媽媽呢?」小孩回答說:「媽媽在廚房裡洗『雞×』!」

  阿公聽到孫子的話更生氣了,立刻掉頭就走,小孩急著大叫說:「阿公!等一下,你的『懶×』還沒帶啊!」

  雖然這只是個笑話,但對中國人來說,要讓小孩不出口成「髒」,還不是一件簡單事。因為「他×的」就像魯迅所說,早已成了咱們中國人的國罵,無論各地方言,總少不了類似的口頭禪。

  國語「他×的」上面省去了動詞,下面省去了名詞,比起台語的三字經、乃至五字、七字或一字經,似乎還文雅一點,所以變成了中國人朗朗上口,一句意義不清的口頭語。

  從國罵「他×的」,再簡化到「×的」以後,更像老外在說「親愛的」一樣自然。

  魯迅就曾在文章裡提到,他在家鄉看到有對父子一同午飯,兒子指著一碗菜對父親說:「這不壞,×的你嘗嘗看!」那父親回答道:「我不要吃,×的你吃去吧!」

  像當兵時我的那些難兄難弟,台語一字經是發語詞、三字經是逗點、五字經是句點,如果不讓他們『×』一下,他們還真不知該怎麼開口呢?

  其實這種中國人的出口成「髒」,早已是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東南西北,國罵之前,人人平等。也許你相信可以透過教育改掉這些口頭禪,但打開電視看看我們的國會,尤其是陽明山上那個「國民大會」,你就會相信國旗可能改、國歌可能改、連國號都可能改,但「他×的」這種國罵,必將跨時代、跨方言地存在千秋萬世、直到永遠。

  有人或許以為出口成「髒」,只是市井小民的專利,但從我們莊嚴的國會殿堂看來,就會發現並非如此。也有人可能以為出口成「髒」是因為世風日下,其實國罵早在幾千年前就已出現,而且還都是出自絕無戲言的一國之君。

  例如《戰國策》裡齊威王罵的:「叱嗟!而母婢」,或是《史記》裡劉邦罵的:「乃母」,都能印證國罵的歷史悠久,發明專利權想查考也難啊!

  中國人雖號稱「禮義之邦」,但從國人一開口就「問候」對方母親的口頭禪看來,比起老外就野蠻多了。老外冤有頭、債有主,罵人最多是「F××K Y×U」而已,絕不致「×」及無辜。

  話說有個老中和老外相約去打高爾夫,每次輪到老外發球,老中就會用台語大叫:「發球!」,老外一聽就覺得對方在用英文「×」他,就勸這位老中別說粗口,否則會惹雷公生氣。

  可是這老中改不掉習慣,下次又用台語說:「發球」時,老外就生氣地說:「你再說髒話,雷公真的會用雷劈你喔!」

  老中總算忍住暫不開口,但隔沒多久這老中又忘了,大喊一聲:「發球」時,天上赫然出現一道閃電,但結果卻是老外被雷劈死了。只聽到天上傳來雷公的抱怨:「發球!又打歪了」。

  不過髒話除了「×」之類的動詞外,也有人簡化成只用名詞,就是只用器官名稱來代替。例如有個「口劍腹蜜」的漁夫,他永遠改不掉的口頭禪就是「懶×」。

  有天他在收網時,發現網到的竟然是隻美人魚,美人魚可憐兮兮地哀求放了她,漁夫一時心軟就答應了她。美人魚感謝地說:「為了報答你的大恩大德,我會實現你的三個願望。」

  漁夫高興地回家之後,就忙著把這喜訊告訴他老婆,他老婆立刻興奮地說:「好棒喔!我希望能有很多很多的‧‧」

  漁夫一看老婆的嘴型很圓,好像要說「魚」的樣子,氣得大喊:「懶×啦!你可不要說‧‧」不料漁夫話還沒說完,他老婆全身就長滿了一大堆本來沒有的器官。

  漁夫看了很著急,連忙改口說:「不要!不要!都不要有懶×。」直到老婆身上多出來的器官全消失後,漁夫才鬆了一口氣。

  正當漁夫想著他的第三個願望,究竟要有些什麼東西時,突然他又感覺兩腿間涼涼的,好像少了點什麼。他急忙打開褲帶一看,才赫然發現自己的那個也沒了。

  漁夫無奈之下,只好祈求最後一個願望,就是讓一切全回復原狀。和漁夫一樣有這類口頭禪的朋友們,從這故事裡應該能得到點啟示吧!

  其實,中國人最講究禮尚往來,何況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同理可證,一開口就喜歡「×」人者,勢必也是人恆「×」之。

  如果我們不願別人一開口就「問候」我們家人,那就別忘了從自己做起。即使學問不夠,無法出口成「章」也無妨,但千萬不要出口成「髒」才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管仁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